濟南工作服推薦西服常見弊病及修正方法
西服,從18世紀開始演變至今,已成為各國服裝的典范,同樣在我國也廣泛流行,成為跨世紀的禮儀性服裝。西服之所以廣泛流行,是因為它結構嚴謹,設計合理,造型美觀,做工精致,穿著挺括穩重,自然灑脫,因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喜愛。但由于西服的適體程度要求較高,各部位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弊病,對西服的質量和穿著效果影響極大,而且在修改上也有一定的難度。
一、爬領
所謂爬領,即后領向上爬起,后領腳外漏,人們把這種現象俗稱爬領。
濟南服裝廠簡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結構制圖時,配領不當產生爬領現象。
翻領松度選擇過大,引起后翻領寬度小于領坐寬度,使后翻領向上爬起,后領腳外漏。
后領中縫與翻領松度線不垂直,上口斜進,引起領外口緊,產生爬領現象。
領子配得過小造成后領緊,也會產生爬領現象。
2.與體型不符,如駝背體易產生爬領現象。
根據上述病因分析,可做如下修正。
對于起因2在量體、裁剪時根據體型特征對后衣片的長度進行適度的調整。
二、袖子不正
從事服裝定制的行家們都知道,檢查一副袖子绱得成功與否,首先要看袖子是否绱正,最主要看其自然下垂時是否與手臂自然下垂偏角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則表明袖子不正,或偏前或偏后。
其病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袖片紗向超過了允斜度,導致袖子不正。
袖口向里傾斜,袖子偏前,袖子向外傾斜,袖子偏后。
袖山弧線不圓順,導致袖子不正。
大袖片后袖山過于豐滿,前袖山弧不豐滿,小袖片袖山弧過于豐滿,容易造成袖子偏前。
大袖片前袖山過于豐滿,后袖山弧不豐滿,小袖片袖山弧過于凹進,容易造成袖子偏后。
袖山吃勢不當,肩袖點與袖山中點不吻合,引起袖子不正。
在燙熨過程中,歸拔部位不當,也會引起袖偏。
據上述病因分析,可做以下修正:
對于起因一,在裁剪制圖過程中,應注意袖片紗向的允斜程度,不準隨意超出。以前袖縫為準,大袖經紗允斜度不得大于1cm,小袖不大于1.5~2cm,條格料不得傾斜。
對于起因二,在制圖時應注意按制圖標準圓順。
對于起因三,在抽縮袖山時,注意袖山吃勢要適宜,應分幾個區域進行抽縮,每個區域的吃勢雖然有所不同但應是均勻收縮,自然過渡。
裝袖時,注意將前袖縫對準绱袖點,袖山中點對準袖肩點,后袖縫對準后衣身绱袖點,袖山與袖窿的結構相吻合。
對于起因四,在制作袖子時,注意歸拔部位的處理,先把小袖片平放,然后將大袖片前偏袖的彎勢拔開,以袖平服不緊為宜,以滿足上肢自然下垂時,向前彎曲的靜態。
三、皺紋病
該病是指具有皺紋特征的一類服裝弊病。在服裝的各部位中,是由非松度過度、非人體運動及非設計需要三個因素引起的服裝皺紋,均稱皺紋病。
皺紋病易產生于緊身型服裝上,尤其是西服更常見,它可產生于西服的各個部位,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若形成一條或若干條具有同一方向的皺紋時,則表明皺紋方向的某部位長度可能短于其相應部位的人體表面長度,或表明跟皺紋垂直方向的某部位長度可能長于其相應的人體表面長度,兩者必居其一,或者兩種可能同時存在。
若形成一點散向四周的皺紋,則表明該部位與其相應部位的人體表面形態不符,這類皺紋病通常產生于人體的球面部位及雙曲面部位,并且皺紋部位的放松量比較小。
據濟南服裝加工廠推斷病因分析,可作出如下修正:
對于起因1所產生的皺紋。可在皺紋受力或支撐的一端,增長皺紋方向的長度或在皺紋的一端減短與皺紋垂直方向的長度。
對于起因2所產生的病因,可分兩種方法修正:第一皺紋產生于胸部或肩胛部位,應施以歸攏手段,或收省或加大省量;第二若皺紋產生于雙曲面部位,則應在皺紋起點處施以拔開手段或增大該部位的放松量;按上述修正方法,基本上能解決產生于西服各個部位的皺紋病,現擇幾例加以說明。
1.肩鏈
該病源于前肩領處,向胸寬點部位延伸,很顯然皺紋受力點在肩領點,因此,應增長受力點處皺紋方向的長度,或減短皺紋垂直方向的長度,即前頸肩點上提,或肩袖點下落,后背中心線向外放出。
2.后背涌
后背涌即后橫開領下部面料涌起不平服并向兩肩方向起橫皺,該皺顯然是由橫向長度不足,或縱向長度過長而至。因此應增長皺紋方向的長度,即抬高肩斜度,增長橫開領;或減短縱向長度,即降低直開領。
3.后背袖隆下沉
該病狀表現于后背兩側不平服,有皺紋產生,皺紋源于袖隆下側并向中縫上端延伸,顯然它的支撐點和受力點分別是后領口深線和側縫線。因此應增長皺紋方向的長度,即后領深線上調,或側縫線外放;或減短皺紋垂直方向的長度,即降低肩斜度,后袖隆適當撇進。
上述3例均屬起因1所至的皺紋病,由于起因2所至的皺紋病宜認識、宜修正,故不列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弊病在具體分析與修正時,是從單一方面分析與修正還是從諸多方面分析與修正,則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